第一百六十七章 鱼龙帮(1/ 2)
苏轼再一次离开了京师,新旧两党弹冠相庆,喜闻乐见。
赵煦虽小,但也将这些嘴脸都记在心里。
“东坡先生大才,可为世人所不容。”小小年纪的赵煦,已经开始忧国忧民,对着张秀一本正经道:“我要引以为戒,等我亲政之后,必不能容忍党争之于朝堂。”
理想是丰满的...但朝廷之上,党争是断绝不了的。
除非那些大臣全都是莫得感情的办事机器,而皇帝一个人能将所有的政务全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未来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但现阶段这确实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过“小孩子”的想法难免极端,纵然聪慧过人的赵煦,也难免钻牛角尖。
因为苏轼被“万人锤”的遭遇,让他认为锤苏轼的全都是坏人...并且将他们的名字全都记在了小册子上,可谓是“简在帝心“了。
张秀看过之后也是无奈苦笑,老一些的也就算了,估计也活不到赵煦亲政...但是他们的家族后辈以及学生,还有那些“迫害”苏轼的主力军,估计也就七八年蹦跶的时间了,大宋律...应该是有皇帝成年之后就要亲政的规矩吧?
等赵煦亲政之后,这帮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觊觎,大概率前途渺茫...看小皇帝现在憋着这股劲儿,很有可能将这帮人也流放一波。
或许因为成年之后考虑的事情更全面,知道轻重缓急,不会一上台都一帮子都杀死...但没有好下场基本是已经可以确定了。赵煦,是个极其有主见的小皇帝。
苏轼这个时候选择离开,未尝不是感觉到赵煦虽然喜爱他的才学,也愿意真心实意的向自己请教学问,但...在真正治国治民一道上,自己能够教他的其实很有局限性...小张天师曾说,不下基层,不知疾苦,不言民事。
百姓真正需要得是什么?
无非就是吃饱穿暖,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简单的诉求。
可为什么就是如此简单的诉求,历朝历代都不能满足他们呢?
苏轼觉着想要真正的搞清楚这一点,日后辅佐赵煦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要亲自去民间走一趟...为此,他决定隐姓埋名,舍弃苏轼的身份,化名李怀书,从京师御拳馆周侗处借了那两个半大小子当护卫,装成是爷孙三人一同游历江湖。
卢俊义与林冲是周侗的弟子,也算是年少有成,京师御拳馆中的许多教师都已经不是他们二人的对手,缺少得是江湖经验...正巧,苏轼是个一等一的老江湖,倒也互补。
苏轼以李怀书的身份向他告别的时候,表情相当精彩...自从他来到这边也多方打探,想要寻找到“李怀某”的行踪,可惜一无所获...还以为自己的最强辅助这次要“下线”了,可万万没想到...苏老板,竟然是你这个浓眉大眼的!
“你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随意想了一个,并没有什么隐喻。”
张秀:...
......
三年。
时间飞逝,转眼三年。
对于小皇帝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在容易影响一个“孩子”今后性格的年龄段儿里,张秀有幸成为了赵煦的老师,并且以现代教育方式,将一些“先进的理念”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传授给赵煦。
当然,其中讲得最多还是兵法,毕竟只有这个自己最熟悉。
《陈氏兵法》,其一,讲求引诱伏击,而后将敌劫掠一空,不动则已,一鸣惊人;其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进我退,敌疲我打;
一些“经典案例”也让小皇帝听得热血沸腾,可惜并没有机会实操,让小皇帝暗道可惜,他已经不破亟待的想要在亲政之后,御驾亲征。
张秀始终认为,一个皇帝是否真正能够说了算,就要看他在军事上的造诣以及对军队的掌控力,纵观历史,那些能够名留青史的皇帝,几乎都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
赵煦,根本不用张秀的刻意引导,早就对西夏与契丹虎视眈眈了。
除此之外,赵煦“征召”了许多同龄人作为天子亲军,其实大部分都是苏轼游历江湖时,遇见的一些孤儿,全都是身世清白之辈,三年以来...竟然也有不小规模,共三千之众。
对赵煦可谓是忠心耿耿。
虽然当政的大臣们提出过反对建议...但当日小皇帝殿前发飙,怒骂众臣无能,言及这些小儿具是丧家孤儿,只是沧海一粟,朕乃天子,万民之父,他们没了父母,朕就是他们父母,他们没了家,朕的家就是他们的家...你们这些老不死,有空在这里教训朕,倒不如去看看这天下究竟还有多少这般无父无母的丧家孤儿!
朕将这个天下交给你们来管理,就是让你们管得他们家破人亡吗!
骂完之后,甩袖而去,竟是当皇帝以来,最畅快的一天。
一向听话的小皇帝,忽然火力全开,倒是将一些老臣镇住...随即想到,小皇帝八成也就是三分钟热度,再说只是三千顽童,能成什么大事?
但众位大臣纷纷上书高太后,弹劾龙虎山小天师张秀蛊惑帝君不务正业,请斩之。
高太后心知肚明,这帮大人们将苏轼挤兑走,便已经是让小皇帝怀恨在心,如果再处理了张秀...呵呵,等本宫死后,你们才真是神仙难救。
往后小皇帝但凡做出点儿什么出格的时候,众臣就纷纷请旨意,斩张秀头。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