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季汉长存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

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中国的农耕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时光中,勤劳的百姓们总结出了无数的耕作经验,但这些经验却由于农民话语权的缺失,而大多流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从其中留存下来的一些精髓,如节气、时令,以及一些谚语,便能看出先民们确实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

历代王朝,虽常称以农为本,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从来是被压迫的最惨的一批人,他们所总结出的经验,也不被主流士大夫所接受,只能在小范围进行传播。

李澈明白实践出真知,他不会像普通士人一样蔑视农民的成果,此前他便重金悬赏寻找知农事的老农,由于对官府的天然畏惧,最终只有四名老农应征。

他们的经验并没有太多高深之处,也没有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只是在这个讯息闭塞的年代,能让许多“随缘”耕田者稳定下来。

东汉末年的气候异常在史书中能体现出来,虽然不像一些极端环境“历史学家”的说法,汉亡于气候。但气候变冷对农业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如果不能顺应天时的改变耕种方法、时间,那显然会影响农业产量。

对于如今家底薄的刘备势力来说,每一点收获都弥足珍贵。

听完李澈的想法,刘备叹服的点点头:“王者以民人为天,民人以食为天,人人皆以其为至理,却无一人如明远一般,真真正正的去关心民众的吃食。

农为国家之本,不该停留在经传中,而是要身体力行。”

李澈摇头道:“相君此言差异,并非仅澈一人关注民生,此前在赵府抄家,倒是抄出一册书籍,澈正在让有经验的老农勘验,若能行之有效,则其作者堪称神农再世啊。”

“哦?不知是何等经典,能让明远如此推崇?”

“《氾胜之》十八篇,相君可有听过?”

刘备一怔,他确实没有听过这本书,但荀攸却眼睛一亮,笑道:“可是前汉成帝时议郎氾胜之所著?”

“公达兄有所耳闻?”

荀攸颔首道:“不错,氾胜之的名声虽然没有传遍天下,但在我等家族中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三辅之地种麦便是他首倡,其农书也被各大世家典藏,但毕竟不是经典,故而很少有人修习。

攸所好颇广,也曾经拜读一二,其中种种由于攸不擅田事,难以辨明真假,但仅一句‘谷帛实天下之命’,攸便敬其真知灼见,看明远的意思,这《氾胜之》十八篇真的有效?”

汉朝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事实上诸子百家仍多有修习,只是主流以儒家五经为至高经典,正统的读书人总得治其中之一,也就是认真揣摩每一个字,结合辅翼经书的“传”来进行理解,做出自己的解答。

所谓“微言大义”便是如此,汉朝人认为这五经之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意,蕴含着世间真理,非得要皓首穷经才能品读。

但既然有正统读书人,那自然有非正统的,事实上如诸葛亮、荀攸这些旷世奇才,他们生平便不治经典,而是诸子百家无一不读,取其能用者为之。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1805谍影凌云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朕乃一代圣君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堡宗别闹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北宋大法官
返回顶部